——“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項目研究成果培訓會召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全國各省市及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水平,2022年4月8日,中國教育學會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項目組聯合舉辦的“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體系建設”項目成果全國培訓會順利舉行,會議采用線上方式進行,設1個主會場和8個學科培訓分會場。
隨著“五項管理”和“雙減”政策的頒布和落實,作業設計成為基礎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成為提質減負的有力抓手。自2009年以來,上海市一直致力于開展提高作業設計與實施質量的研究與實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領銜的“提升中小學作業設計質量的實踐研究”獲得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有23個示范區選擇推廣應用這一成果。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上海市教委研制義務教育階段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王月芬作為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項目組負責人牽頭研制工作。
“接到委托函后,上海市教委組建了由市、區教研員,學校校長、教師組成的200多人的研究團隊,包括一個綜合研究組和8個學科研究組,著手研究編制各學科秋季學期的基礎性作業!鄙虾J薪涛敝魅螚钫穹逶谥罗o中說!盎A性作業的內涵是指基于課程標準、體現核心素養導向、針對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而設計的作業!蓖踉路以诮榻B項目開展情況時解釋道。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后慶在專家點評環節指出,作業是連接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載體,是家庭和社會認識和理解教育的“名片”。他高度肯定了王月芬團隊研制的這套基礎性作業,在他看來,這套基礎性作業具有4個特點:一是作業功能定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凸顯育人導向;二是各學科整體設計作業框架,體現共性與個性結合;三是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富有特色的作業欄目;四是注重作業設計的整體性與銜接性。目前,8個學科共24冊基礎性作業文本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并由出版社無償贈送給參與試用研究的1萬余名教師。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推進會上,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講話中提到,“希望有關示范區積極參與到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研制中來,在推進成果過程中協助打磨這套基礎性作業,將來供全國中小學選用,擴大成果推廣的效益”。這也是中國教育學會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義務教育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項目組聯合舉辦此次培訓會的初衷!皡⑴c試用研究不僅是成果推廣落地的重要一環,還可以與全國的優秀教師一起研究討論,為高質量基礎性作業提供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這套作業,并在提高自身作業設計水平的同時,加深對課程改革的理解,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學與裝備信息化處處長張權在致辭中提到。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樊群指出,作為組織方,中國教育學會將做好服務與支持工作,希望各示范區充分認識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和作業設計試用研究工作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注重通過行政推動和科研引領的方式推進試用研究,注重開展創造性實踐促進基礎性作業不斷改進完善。作為示范區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展示交流了上城區推動作業成果本土化落地的經驗和路徑。
主會場結束后,示范區參會代表按照學科進入8個分會場,與項目組各學科教研員一起,圍繞各學科基礎性作業設計基本理念及整體思路、典型案例、試用建議等主題進行研討,表達對試用研究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成果推廣部、上海高質量基礎性作業編寫團隊、申報參加作業試用研究的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教育行政部門代表、教科研部門負責人、教研員及相關學校教師代表共計30余萬人參加了會議。
|